石英晶体微天平(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,简称QCM)是一种基于压电效应的高灵敏度质量检测技术,核心通过测量石英晶体振动频率的变化,精准量化其表面微小质量的吸附、脱附或沉积,检测精度可达纳克级甚至皮克级,相当于能感知 “单分子层厚度" 的质量变化,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、生物医学、环境监测、真空镀膜等领域。
一、核心工作原理:从 “压电效应" 到 “质量 - 频率关联"
QCM 的核心是AT 切型石英晶体,*常用切型,频率稳定性高,其工作逻辑基于两个关键物理现象:
1.压电效应:石英是典型压电材料
• 逆压电效应:对晶体施加交变电场时,晶体会沿特定方向产生周期性机械振动;
• 正压电效应:若晶体表面吸附质量,或受机械应力,振动频率会变化,同时晶体表面产生交变电荷。
当外加电场频率与晶体 “固有共振频率" 一致时,晶体进入谐振状态,振动幅度最大、能量损耗最小,此时频率信号*稳定。
• Sauerbrey 方程(定量核心):1959 年由物理学家 Günter Sauerbrey 推导,明确了 “晶体共振频率变化(Δf)" 与 “表面吸附质量变化(Δm)" 的线性关系,是 QCM 定量分析的基础
二、QCM 的核心结构:4 大模块协同实现 质量→信号 转换
典型 QCM 系统由以下关键部分组成,共同完成 “质量变化→频率变化→电信号→数据输出" 的全过程:
结构模块 | 核心功能 |
石英晶体芯片 | 传感核心,表面通常镀有金属电极(如 Au、Ag,用于传导电场 + 提供吸附基底);部分芯片带凹槽、涂层或阵列,适配液体、真空等不同场景。 |
振荡电路 | 为晶体提供交变电场,维持其谐振状态;同时实时采集晶体的共振频率信号,将频率变化转化为可检测的电信号。 |
信号检测与处理单元 | 将振荡电路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,通过算法计算频率变化量(Δf),再结合 Sauerbrey 方程反推质量变化(Δm),最终以数据或曲线形式输出。 |
环境控制模块(可选) | 根据应用场景配置:如恒温 / 控温模块(温度会影响晶体频率,需补偿)、流动池(液体环境检测,如生物分子相互作用)、真空腔(真空镀膜监测)、湿度控制单元(气相吸附实验)等。 |
三、典型应用场景:从科研到工业的多领域覆盖
• 材料科学:监测薄膜沉积速率,如真空镀膜中金属、氧化物薄膜的生长过程、涂层附着力与厚度均匀性。
• 生物医学: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,如抗原 - 抗体结合、蛋白质 - DNA 结合、细胞黏附与增殖、药物筛选-检测药物与靶点的结合能力。
• 环境监测:实时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物,如 PM2.5、挥发性有机物(VOCs)吸附量,或水中重金属离子、污染物浓度。
• 能源领域:研究电池电极材料的充放电过程,如锂离子嵌入 / 脱嵌导致的质量变化、燃料电池催化剂的稳定性。
• 食品工业: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,如大肠杆菌、过敏原,如牛奶蛋白,或监测食品包装的气体透过率。
四、常见品牌及型号
美国 SRS(Stanford Research Systems)的QCM200 是一款性价比高、易用且文档完善的台式 QCM,适合教学与常规科研;若需要更高频率稳定度或 “频率 + 耗散(QCM-D)",建议优先评估 QCM200 的扩展方案或同级竞品。国内可通过授权代理渠道采购,支持现货与配套服务。
1.核心参数与适用场景
1. 基础配置:内置频率计与电阻计,RS-232,Win/Mac 软件,可与恒电位仪联动(Analog out)。
2. 灵敏度与下限:5 MHz AT-cut 晶体,纳克级质量分辨率,适合单分子层量级吸附 / 沉积的实时监测。
3. 稳定性:可外接 10 MHz 高精度时基(如铷钟)提升长期稳定度,适配长时间实验。
4. 负载与溶液:可在高甘油等高损耗体系中维持振荡,适合黏弹性膜 / 高黏液体场景。
5. 应用覆盖:免疫传感、蛋白质吸附、自组装膜、薄膜生长、腐蚀 / 氧化、LB 膜等。
2.购买渠道:
美国 SRS(Stanford Research Systems)授权代理 / 经销商:先锋科技提供现货、报价、安装培训与售后,缩短货期与沟通成本。